我是北京人,一家人來了趟浙江麗水 忍不住有五個小疑問想和你聊聊
平時加班多得要命,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就是能拉著家人到處走走。說起來,江浙滬的熱門地去得差不多了,麗水這地兒以前只在地理課本和新聞里聽說,真沒想過會專門去。

這次純粹是家里老人心血來潮,說想看看“浙江最后的綠肺”,說這里山多水好,空氣能治疲勞。其實我心里嘀咕:不就是山多點嗎?杭州西湖邊不也有山有水,非得大老遠(yuǎn)跑一趟?

但既然全家都決定了,就上路了。開車往南一路,導(dǎo)航上麗水像是藏在浙江最底下的一個角落。路過金華、衢州,越往南天越藍(lán),路邊的樹也越來越高。

開到麗水地界,窗外突然一大片竹林,風(fēng)一吹,竹葉嘩啦啦響,小孩喊著“像龍貓山里一樣!”我當(dāng)時心里咯噔一下,覺得這地兒,也許真有點不一樣。

到了市區(qū),第一感覺是——安靜。真的是安靜。不是冷清,是那種,有人在生活,但大家都不太著急的樣子。馬路邊沒有想象中的高樓大廈,反而被各種深綠的樹和藤蔓包起來。夏天的空氣帶著點濕氣,走在街上,衣服都感覺軟軟的。

麗水有一種很微妙的氣質(zhì),既不像杭州那么“時髦”,也不像溫州那么“精明”,倒有點像我小時候的老家紹興的老弄堂,大家都用自己喜歡的節(jié)奏活著。

麗水的地理,真的是讓外地人分不清方向
這地方,地圖上一看,都是山,名字也特別容易混。什么遂昌、松陽、慶元、景寧……我老婆第一次聽就懵了,問我:“麗水到底是個城市還是一片大山?”我也答不上來。

走在麗水街頭,導(dǎo)航總是繞圈,明明看著很近,開起來就像在山里畫迷宮。出租車司機(jī)說,這里人都認(rèn)得山不認(rèn)路,問路只能說“上那個坡,過那條溪,再見到大樹右拐。”

而且這里的水,特別多。隨便一個小巷子底下就是一條小溪,水清得能看見水草和石頭。早上起來,看到一群老人在河邊洗菜,用的還是竹籃和木桶,像直接從上世紀(jì)穿越過來一樣。

麗水的歷史,安安靜靜但超有味道
這里沒有什么“名震全國”的大事件,但歷史感特別強(qiáng)。古鎮(zhèn)多得數(shù)不清,什么老街、古橋、祠堂,隨手拍一張照片都像明信片。

我們?nèi)チ怂申柪辖郑煲缓冢稚宵c著黃色的燈籠。小店門口坐著曬太陽的老人,手里總是拿著一把蒲扇。孩子在巷子里追貓,貓都不怕人,懶洋洋地曬肚皮。

最讓我印象深的是一個叫“楊家堂村”的地方。村里幾乎沒有什么游客,房子是那種土黃色的夯土墻,院子里種著一大片茶樹。村口有棵三百多歲的老樟樹,樹下坐著村里的老奶奶,腳邊放著一筐剛摘下來的茶葉。

她一邊看著我們,一邊慢慢地剝茶殼,動作特別慢。我問她村里最有名的東西是什么,她指了指天上的云,說“空氣好”。我當(dāng)時忍不住笑了,覺得這個答案特別真實。

麗水歷史里最有名的,估計就是畬族。我們專門跑去景寧,想感受一下少數(shù)民族的氣氛。路上全是盤山公路,開得我頭暈。到了景寧,街上掛著紅色和藍(lán)色的畬族布旗,有些老大爺還穿著民族服飾。

我們在路邊吃了一家畬族小店,老板娘教我老婆做“烏米飯”,就是用一種植物染成黑色的米飯,吃起來糯糯的,特別香。

麗水的風(fēng)景,好像一幅畫
這里的山真的是隨處可見,遠(yuǎn)遠(yuǎn)近近,層層疊疊。我們?nèi)胰チ嗽坪吞萏铮_車爬到半山腰,前面突然豁然開朗,一大片梯田像綠色的波浪一樣順著山勢鋪下去。

我站在觀景臺上,風(fēng)一吹,梯田里的水面反著天光,像鏡子一樣。小孩在田埂上追蜻蜓,老婆在拍照,我就坐在臺階上發(fā)呆。那一刻真的什么都不想干,光呼吸都覺得舒服。

晚上住在農(nóng)家樂,窗外一直有青蛙叫,偶爾還有螢火蟲飛進(jìn)來。屋子里很簡單,木頭床,竹椅子,墻上貼著“歡迎光臨”四個字,是用紅紙手寫的。老板娘晚上給我們煮了一鍋筍干老鴨湯,喝起來特別鮮,孩子說比外面餐廳的味道有“媽媽的感覺”。

麗水的產(chǎn)業(yè),除了旅游還有啥?
在杭州,麗水的名氣其實就是“好山好水好空氣”,但住了幾天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的人日子過得挺滋潤。農(nóng)家樂的老板說,現(xiàn)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往外跑了,在家做民宿、種茶或搞點文創(chuàng),錢雖沒大城市多,但日子也不算差。

我們在松陽參觀了一個茶廠,老板帶著我們看茶葉怎么炒。那雙手翻炒茶葉的動作,特別快,茶香在屋子里轉(zhuǎn)了一圈,喝一口,回甘特別明顯。老板說,現(xiàn)在松陽白茶賣得很好,很多外地人專門來學(xué)做茶。

還有竹產(chǎn)業(yè)。遂昌的竹林多得夸張,山坡上一片片,就像綠色的地毯。我們?nèi)タ戳艘粋€做竹編的小作坊,老板娘手腳麻利地編籃子,一邊聊一邊笑。她說生意不算大,但繡花靠手功,靠耐心,靠一代代傳下來。

麗水的美食,太接地氣了
我以前對麗水的美食沒啥概念,只知道有個“麗水三寶”——縉云燒餅、松陽魚頭、云和米糕。結(jié)果實際吃下來,發(fā)現(xiàn)遠(yuǎn)比這豐富。

第一天到麗水,民宿老板請我們吃“山粉圓子”,就是用紅薯粉做的小圓子,里面包著肉,湯頭很清淡。孩子一口氣吃了五六個,說比家里的湯圓還好吃。

我們還在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找到一種特別的“烏飯”,是用一種草汁把糯米染成黑色,吃起來有淡淡的香氣。老婆說像小時候外婆做的八寶飯,但清爽多了。

麗水的“青田石斑魚”也很有名,魚肉很嫩,做成紅燒或者清蒸都極鮮。晚上在古街買了一份“縉云燒餅”,外皮脆,里面是咸菜和肉末,咬一口真的是滿嘴油香,香到家。

有一晚在遂昌,吃到一種“山核桃燉雞”,雞是本地的土雞,燉得爛爛的,湯頭帶點甘甜。吃著雞肉,外面下起雨,山野空氣混著泥土和草的味道,突然覺得人生其實也沒什么大事,吃飽喝足最重要。

麗水的生活節(jié)奏,舒服得讓人慢下來
在杭州,大家都忙得像陀螺。麗水這地方,走路都慢三拍。早上八點多,街上還有人在買菜。菜場里人不多,賣菜的阿姨都認(rèn)識,每天都要多聊兩句。

我們在河邊散步,看到一對老夫妻坐在長椅上曬太陽,旁邊放著一籃子剛買的青菜。老太太問我們是不是外地人,還熱情地指路,說哪家餛飩最好吃。那種鄰里關(guān)系,在杭州真的很難見到了。

晚上回民宿,院子里一群小孩在玩捉迷藏,大人們坐著喝茶聊天。沒有人催促,也沒有誰著急。仰頭能看到星星,空氣里都是草的味道。

有時候,我老婆會突然說:“要不我們以后老了也來這里養(yǎng)老吧。”我嘴上笑她想多了,其實心里不止一次這樣想過。

麗水的夜晚,安靜得有點不真實
晚上十點,街上幾乎沒人。偶爾一家早點攤還亮著燈,賣最后幾碗餛飩。我們買了一碗,老板邊煮邊和我們聊天,說自己已經(jīng)做了三十年餛飩,見過多少人來來去去。那種慢悠悠的生活,真的讓人羨慕。

有一次夜里下雨,雨打在屋檐上,像有人在敲鼓。孩子睡著了,我和老婆在陽臺上喝茶,聽著雨聲聊天,覺得比看手機(jī)好玩多了。

麗水的人很實在
出租車司機(jī)會主動和你聊家常,告訴你哪條路最順。小賣部的阿姨會提醒你“今天下雨,記得帶傘”。路上問路,大爺會拉著你走一段,還順便聊自己孫子的學(xué)習(xí)成績。有的店老板嘴很直,客人多了就不太愛搭理人,但你要是真心想聊,他會很熱情地告訴你本地好吃好玩的地方。

麗水的變化,比我想象中大
以前以為麗水就是山多,來了才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市區(qū)越來越新,咖啡館、書店、文創(chuàng)小店都冒出來了。老城區(qū)還保留著石板路,墻上有老舊的壁畫。新舊混在一起,反而更有味道。
但鄉(xiāng)下的感覺還在。農(nóng)家樂、竹林、老祠堂、泥墻房,都是小時候的味道。那種慢慢來的生活節(jié)奏,讓人越住越舍不得走。

麗水還有很多地方?jīng)]來得及去
古堰畫鄉(xiāng)、遂昌金礦、景寧畬鄉(xiāng)、松陽茶山、云和梯田、龍泉青瓷……每一個地方都像一幅畫。時間有限,這次只走了一小半,剩下的留給下次吧。

這次麗水之行,越住越覺得有趣,也留下了不少疑問。忍不住整理了一下,分享給你們:
1、麗水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城市?為什么歷史和文化這么濃,外地人卻不太知道?
2、麗水的山水和別的地方到底差在哪?是不是只有親自來了才能體會?

3、畬族文化在這里真的這么有存在感嗎?他們平時的生活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?
4、麗水這些山里人,除了種茶、搞民宿,還能靠什么生活?
5、麗水的美食,真的每個浙江人都推薦嗎?我覺得這里的味道比大城市那些“網(wǎng)紅小吃”更讓人回味。

說了這么多,真心覺得麗水是個值得一來再來的地方。這里的山水、歷史、味道和人情味,都有點“慢慢來”的意思。下次有機(jī)會再來麗水,記得多留幾天,慢慢走慢慢吃,說不定你也會帶著一肚子疑問離開,然后還想著下次再來。麗水,不只是山和水那么簡單,這里的故事和生活,比想象中更有意思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