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次裝修,一定堅持臥室“8不裝”,不是迷信,都是踩坑后的經(jīng)驗
裝修這事兒真的是“不撞南墻不回頭”——你以為選的是“溫馨感”,結(jié)果變成“麻煩制造機”;以為裝的是“高級感”,最后成了“清潔負擔”。
就拿臥室來說,本來是家里最該放松的地方,可很多人跟我一樣,當初腦子一熱選的東西,住進去天天想拆。

比如木地板,當初覺得瓷磚冷冰冰的,木地板腳感軟乎乎的多舒服?
結(jié)果呢?

孩子的玩具車劃兩道印子,灑點水沒及時擦就鼓包,每隔半年還得打蠟,跟伺候個“玻璃娃娃”似的。關(guān)鍵便宜的怕甲醛超標,貴的又心疼,到最后才反應(yīng)過來:瓷磚通鋪不香嗎?隨便造,擦的時候拿拖把一拖就行,空間還顯大,哪來那么多“嬌貴事兒”?
還有吊頂,當初看鄰居家做了復雜的疊級吊頂,覺得“高端大氣”,結(jié)果裝完一抬頭——層高矮了十公分,跟住在“壓縮箱”里似的。更煩的是吊頂縫里積灰,得搬梯子拿雞毛撣子戳,戳一次腰酸半天。后來才懂,不如做個簡單的框架填隔音棉,再繞圈石膏板——既隔音(樓上孩子跑跳也不吵),又不容易積灰,簡潔亮堂,這不比花大價錢裝“花架子”強?

再說燈光,臥室要的是“柔”,不是“閃”。我當初腦抽買了個水晶吊燈,掛上去跟掛了一串“玻璃珠子”似的,開了燈刺眼,關(guān)了燈積灰,擦的時候得一顆一顆擦,擦完手都酸了。現(xiàn)在想想,裝個柔光吸頂燈多好?亮度夠又不刺眼,睡前開個小夜燈,比什么“華而不實”的水晶燈實用一百倍。
還有床頭吊柜,當初聽朋友說“能增加收納”,結(jié)果裝上去——一躺床上就覺得頭頂壓著東西,晚上睡覺總擔心“會不會掉下來”。關(guān)鍵那點收納空間,放的都是不常用的東西,拿的時候還得搬凳子,麻煩得要死。好好的床頭,放個小臺燈或者掛畫不好嗎?非要搞個“頭頂負擔”添堵?

墻面顏色也得“踩剎車”,別跟風堆網(wǎng)紅色號。我當初選了三個顏色:床頭奶咖、兩邊太空漫步,結(jié)果住了倆月——看久了眼暈,總覺得心里躁得慌。后來才懂,臥室要的是“靜”,純色系多好?淺灰或者米白,看著就舒服,晚上躺床上,眼睛一閉就睡著,哪來的“審美疲勞”?
窗簾桿選羅馬桿還是軌道?

我當初選了羅馬桿,覺得“造型好看”,結(jié)果裝上去才發(fā)現(xiàn):遮光布拉不嚴,漏光不說,桿兒上還積灰。后來換了軌道加窗簾盒——藏在里面看不見,遮光性好,早上想睡懶覺都能多睡半小時。早知道這樣,當初何必選“中看不中用”的羅馬桿?
衣柜上方留空這事,我真的想吐槽!

定制衣柜的時候,師傅問要不要留空,我想著“方便打掃”,結(jié)果呢?
留的空堆了一堆箱子,上面積的灰能寫個字,打掃的時候得搬梯子往上夠,累得半死。

現(xiàn)在才明白:直接做到頂多好?
把不常用的被子枕頭塞進去,既省空間又不積灰,多劃算?

最后說踢腳線,明裝的真的別選!
我家當初裝的明裝踢腳線,每次拖地都得擦一遍,縫里的灰摳都摳不出來。

而且家具靠墻的時候,總有條縫,看著就難受。
后來換了暗裝的——灰塵直接掉地上,拖地的時候一起拖了,家具也能貼墻放,強迫癥終于治好了。

其實裝修哪有什么“標準答案”?都是踩過坑才明白:實用比好看重要,簡單比復雜強。臥室是用來睡覺的,不是用來當“展廳”的——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,裝的時候覺得新鮮,住久了都是麻煩。下次裝修,我肯定把這些“不裝”記牢,畢竟舒舒服服住幾十年,比什么都強,你說是不是?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