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宅選址需要講究山情水意
陽宅選址需要講究山情水意!
作為陽宅風水的研究者,陽宅選址講究“山情水意”乃是核心法則,其根源在于順應自然、藏風聚氣、滋養生機。
山為骨架,可藏風聚氣(得氣)。《葬經》(郭璞)開篇明義:“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謂之風水。”陽宅亦是如此,首要的便是“聚氣”。山(龍脈、崗阜)的作用仿若屏障,阻攔烈風(煞風)吹散生氣。理想的山情為“龍虎環抱”(左右有砂山護衛)、“玄武垂頭”(后有靠山屏障),從而形成藏風的窩鉗。《黃帝宅經》稱:“宅以形勢為身體…以土地為皮肉…以門戶為冠帶。”山勢就如同宅第的骨架,提供依靠、穩定氣場。
圖片來自網絡
水為血脈,能界氣生財(得水)。《葬經》著重指出:“風水之法,得水為上,藏風次之。”水在風水中的地位極為崇高。水能夠“界止”生氣,使其匯聚而不散;流動的水帶來生機、財源(水主財)。理想的水意是“玉帶環腰”(彎曲環抱宅前)、“金城水”(水流屈曲內抱),這意味著財氣聚集、眷戀不舍。忌諱直沖(割腳水)、反弓(反背水),此為無情破財之象。《水龍經》云:“水見三彎,福壽安閑。屈曲來朝,榮華富饒。”生動地描繪了有情之水的形態與吉應。
圖片來自網絡
山水交融,陰陽和合(得生)。山為靜、為陰(靠背、屏障),水為動、為陽(流動、生氣)。《青囊經》云:“外氣橫行,內氣止生…外氣所以聚內氣。”外在的山水形勢(外氣)決定了內部居住環境氣場(內氣)的吉兇。山環水抱的格局,正是陰陽和諧、動靜相宜的體現,契合自然之道,才能孕育生生不息之氣,滋養居住者的身心健康、家宅興旺。
圖片來自網絡
“山情水意”是風水“形法”的精髓。山主靜,貴在藏風、得靠、護氣;水主動,貴在聚氣、界止、生財。兩者相互配合,形成藏風聚氣、負陰抱陽的理想格局(如“四靈地”:左青龍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),使生氣匯聚、流轉有情,最終達成人宅相扶、感應天地的和諧境界。此乃古人“天人合一”哲學思想在居住環境選擇上的具體實踐。
圖片來自網絡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