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俗趣話:現(xiàn)代人的“花式”掃房大法
今天是農(nóng)歷臘月二十四,家家戶戶的“掃塵日”。
民間信仰以為,諸神從這一日起不理人間事物,回天述職。人間進行年終大掃除,干干凈凈迎新春。“掃塵”也叫“掃陳“,意寓把一切“窮運”“晦氣”統(tǒng)統(tǒng)掃出門。
傳說一:玉帝的恩賜
傳說掃塵習(xí)俗是因通州(今南通)佃農(nóng)為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。早先,佃農(nóng)一年忙到頭,除納糧交租外,所剩無幾。他們祈求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,以便玉帝開恩,從天倉撥點恩賜,在除夕前降下年糧——米雪,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。因此,佃農(nóng)們將宅院里外打掃得清清爽爽,以迎接天賜年糧。
傳說二:三尸神的詭計
三尸神不喜歡人間,他在玉帝的面前大說人間的壞話,玉帝惱羞成怒,讓屬下在凡間辱罵神明的人家門前掛上蜘蛛網(wǎng)。三尸神卻偷偷在所有民間家宅上掛上蜘蛛網(wǎng),幸虧被灶神發(fā)現(xiàn),在灶王爺?shù)拇罹戎拢傩占壹覒魬羟鍜叻课荩瑨呷セ覊m和蜘蛛網(wǎng)。當(dāng)玉帝派來的王靈官下凡時,人間一片美好,窗明幾凈。
古人在這一天做些啥:
【掃除】
北方人民叫“掃房”,南方人民稱為“撣塵”。大掃除必備神器——雞毛撣子,灰塵的克星。
雞毛撣子源自四千年前的夏代,有個叫少康的人,一次偶然看見一只受傷的野雞拖著身子向前爬,爬過之處的灰塵少了許多。他想,這一定是雞毛的作用,于是抓來幾只野雞拔下毛來制成了第一把掃帚,這便是雞毛撣子的由來。
“雞”特別榮幸地和“吉”撞了音,所以除了除陳布新,用上雞毛撣子又有了吉祥如意的神奇含義。
【洗被】
古人會在這一天翻出被褥,拿到小河邊洗洗干凈,天氣不錯的話,大年初一就能蓋上煥然一新的被子,還是皂角味道噠!
【簪花】
是的,你沒看錯。就像影視劇里演的,男人過新年也戴花,古人深信花開富貴的寓意。春節(jié)大多在二月,鮮花極難培育。能插得起鮮花的都是貴族王室和大戶人家,男女會挑選一朵自己喜歡的鮮花插在頭上或別在帽沿,家中的長輩也會賜花給每個人,在民間,用不起鮮花的普通人家則更愛彩紙和絹花。
附贈和絹花有關(guān)的時尚訊息一條:絹花的來歷和美人分不開。當(dāng)年,愛美的楊貴妃為了遮住傷疤,每天采摘一朵鮮花戴在頭上。可到了四季分明的長安的冬天,沒有花花腫么辦?心靈手巧的小宮女就地取材,用絲綢造花,作為官方時尚的標志,被楊貴妃這么一戴的絲綢絹花,立馬風(fēng)靡整個長安。絹花就這么流傳下來啦。
現(xiàn)代人的花式“掃房”:
隨著物質(zhì)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科技產(chǎn)品減輕了人手的工作量。來看看現(xiàn)在的人們是如何掃房子的。
【掃除】吸塵器+掃地機器人
【洗被】洗衣機+干洗店+烘干機
【買花】手機下單+送花上門
幾千年的變遷中,“掃房子”已不是專屬于臘月二十四這天的工作了,相比于原始的清掃,現(xiàn)代人更多的是整理和收納。
塞塞塞!
清潔大法第一式,瘋狂能塞!
扔扔扔!
舊的還能用嗎?扔掉!
買買買!
新年不買衣還叫新年嗎?買!
手都不帶停的那種~
掃房有哪些講究
|1、用新掃把
老一輩會用竹葉扎成掃把,打掃屋頂、墻壁和洗滌家具。民間相信青綠的竹葉屬剛陽之物,能驅(qū)陰除穢去邪。如果不用竹葉,也盡量用新的掃把來掃。
|2、由里向外掃
按由里而外的順序,能把所謂的“穢氣”掃走。要將容易藏污納垢的廚房、廁所清理干凈,才不至于積存濁氣。門、窗、玻璃為明堂,更須清潔干凈,前途才會光明。
|3、紅紙掩神靈
如果家里有神靈和祖先牌位等,為免不敬,可使用紅紙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,以免被沾上灰塵。
|4、清理破爛物品
不要的家具、衣服、鞋子、廚具、舊報紙等全部清除,如果堆了一屋子破爛,財神爺也會被嚇跑。
|5、修補殘屋、器具
若家里的馬桶淤塞、水管漏水、壁紙剝落發(fā)霉、木地板腐爛、窗簾布泛黃等,依風(fēng)水講究,是敗宅的起始,須及時清理。
湖北年俗地圖之襄陽
在襄陽,老百姓過年一般會在年前一個月做準備。灌香腸、纏纏蹄、腌制各種雞鴨魚肉等臘味,準備各種年貨。在臘月二十三這天,會買來灶餅,供于桌上,全家圍在一起,一人吃一個,預(yù)示新一年甜蜜和幸福。
襄陽人的新年里,除夕一定要吃荸薺。荸薺在襄陽方言里讀boji,與“不忌”是諧音,意味著這一年不好的事兒都會被忘記、被沖散,取意避兇就吉。除夕晚上,把荸薺洗凈煮熟,在零點的鐘聲敲響之前給孩子們吃,希望說過的不好的話,老天爺都不記得,來年有個完滿的開始。
大年初一,人們除了要吃餃子外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走親戚了。大年初一拜父輩及親人,大年初二走女方家人,從大年初三開始,兄弟姐妹間就可以自行安排。長輩或是主人家還會大發(fā)壓歲錢,希望孩子健健康康,長命“百歲”。
春節(jié)說“春”——“春節(jié)”從前不是節(jié)日
中國歷史上的“春節(jié)”一詞,不是節(jié)日,而是特指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“立春”。
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中有載:“春節(jié)未雨,百僚焦心,而繕修不止,誠致旱之征也。”
到南北朝時,“春節(jié)”是泛指整個春季。
聲明:轉(zhuǎn)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作者持權(quán)屬證明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