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察陽脈了解疾病所在位置;診察真臟脈斷定病人的死期
診察陽脈了解疾病所在的位置;診察真臟脈斷定病人的死期。
人有四經十二從,指的是什么?——《黃帝內經》陰陽別論篇第七。
【原文】
四經應四時,十二從應十二月,十二月應十二脈。脈有陰陽,知陽者知陰,知陰者知陽。
凡陽有五,五五二十五陽。所謂陰者,真臟也,見則為敗,敗必死也。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別于陽者,知病處也;別于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
【譯文】
四經是與四季相對應的正常脈象,十二從是與十二月相對應的十二經脈。脈有陰陽之分,知道何為陽脈,就能知道何為陰脈,反之,知道何為陰脈,就能知道何為陽脈。
陽脈有五種,分別為春微弦、夏微鉤、長夏微緩、秋微毛、冬微石。五時各有五臟的陽脈,因此五時與五臟對應,為二十五種陽脈。陰脈是沒有胃氣的脈象,叫真臟脈象。真臟脈表示胃氣已衰敗,一旦出現衰敗的征象,即可斷定病人一定會死。陽脈是有胃氣的脈象。通過診察陽脈的情況,就能了解疾病所在的位置;通過診察真臟脈的情況,就能斷定病人的死期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