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古尋今 | 傳承山海精神文化,所城藝文書院碑文重現(xiàn)全貌
所城里的城門,裝滿了煙臺人的老故事;朝陽街的青石板,留存著百年滄桑的足跡;煙臺山的老建筑,承載著煙臺開埠的見證……煙臺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
今天起,煙臺文旅官微開設(shè)【溯古尋今】專題,將與大家一同追溯歷史記憶,探尋人文美景。
2020年春
所城藝文書院(劉子琇舊居)
“琇瑩堂”中墻壁上的碑文
重現(xiàn)全貌
這是一個頗為曲折而又有著圓滿結(jié)局的故事
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
劉子琇舊居
追溯當年的故事吧~
所城藝文書院的歷史

所城藝文書院的大門
所城藝文書院,位于所城里南門外,是百余年前劉氏家族的名人劉子琇為自己建造的住宅,現(xiàn)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這是一座歷經(jīng)滄桑、閱遍離合的建筑。因明代駐守“奇山守御千戶所”而遷到所城里的劉氏家族,是古老煙臺的一個傳奇,優(yōu)秀子弟輩出。為煙臺山北側(cè)的“石船”題刻七律的貢士劉九標,扶貧濟困的慈善家、企業(yè)家劉肇億,創(chuàng)辦“洪泰商號”并曾為毓璜頂重新命名、題聯(lián)的慈善家劉懷奎,為毓璜頂“小蓬萊”石坊題字的書畫家劉鳳鑣,皆出自其家。故居主人劉子琇,更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。 劉子琇(1862-1930),名麟瑞,字子琇,所城里劉姓千戶第三支第十八世孫,是劉懷奎的四子、劉鳳鑣的兄長。《福山縣志稿》與家訓碑文記載,劉子琇為人剛直,與人為善,扶危濟困;為官廉正,不畏豪強,做事卓有成效。在廣東時,他受朝廷委派開辦官紙印書局、創(chuàng)辦士敏土(水泥)廠,使國家頗獲收益。從舊居中西合璧、兼具南北方特色的建筑風格看,他思想先進、敢于創(chuàng)新,在文化上善于吸納融合。宣統(tǒng)三年(1911),他開始為兒輩修建這座住宅。

所城藝文書院的壁照
百年中,這座建筑幾度易主。時光在墻壁、屋檐、地板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,于塵埃中縱橫斑駁。
2017年,煙臺市美術(shù)家、煙臺市收藏家協(xié)會顧問蔡進先生帶領(lǐng)團隊對建筑進行了保護性修繕。修繕后的建筑,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的風格,兼具北方民居的溫馨淳樸與江南園林的幽靜清雅,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出現(xiàn)于我們面前。
隨后,書院正式創(chuàng)建,成為一個傳承古建筑文明、發(fā)展文化藝術(shù)、弘揚人文精神的場所。三年之間,在煙臺市委宣傳部、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、煙臺市文聯(lián)、煙臺市住建局、煙臺市民政局等單位和各級領(lǐng)導(dǎo)的關(guān)懷和支持下,書院多次舉辦國內(nèi)著名書畫家高水準的藝術(shù)作品展覽和藝術(shù)講座、推出煙臺本埠優(yōu)秀藝術(shù)家作品展和學術(shù)交流活動。目前,已舉辦過專業(yè)書畫展覽三十余次、美術(shù)書法培訓班十二期。先后為雅是朗讀會、煙臺市散文學會、芝罘詩社、煙臺海峽書畫院等文藝團體舉辦活動二十余次,為曾獲得“金鷹獎”最佳電視劇獎的《外交風云》劇組提供了場地拍攝等服務(wù)。書院還與國外文化藝術(shù)人士進行交流,成為宣傳煙臺文化的一個窗口。

康永恒先生來煙講學查看碑文
2018年,在煙臺市芝罘區(qū)文聯(lián)領(lǐng)導(dǎo)的關(guān)懷下,芝罘區(qū)楹聯(lián)家協(xié)會創(chuàng)作活動基地在此建立,多次以書院文化為題進行創(chuàng)作、交流活動。來煙講學的著名楹聯(lián)家康永恒先生為書院題聯(lián):“不道海塵揚,玳瑁梁棲新燕子;偶來霞客訪,珊瑚鉤掛古梅圖。”寫環(huán)境之古樸清雅,令人遐思。
這清雅的院落中,洋溢的墨香中,又一個令人遐思的故事漸漸萌芽。
據(jù)蔡先生講述,當年進行保護性修繕時,附近居民告知,西院北屋內(nèi)墻壁上有一勒石銘文。他去看時,發(fā)現(xiàn)此碑為漢白玉材質(zhì),被以涂料涂抹,字跡不清。當時因擔心對碑文造成損害,沒有急于對其進行處理,而是采取了恰當?shù)谋Wo措施。
琇瑩堂

琇瑩堂外景
碑文所在的西院北屋,名為“琇瑩堂”。此名是著名美術(shù)理論家、書畫家楊悅浦先生所擬,出于《詩經(jīng)·衛(wèi)風·淇奧》:“有匪君子,充耳琇瑩,會弁如星。”“匪”通“斐”,有文采貌。“充耳”是古人掛在冠冕兩旁的飾物,下垂至耳,多以玉石制成。“琇瑩”是似玉的美石,“會”是冠冕上會合處,“弁”是冠冕。詩句中描寫了一位君子,他的冠冕兩旁綴著星星般的寶石,此句表達了對其的贊美之情。以“琇瑩”命名,既用劉子琇之名以為紀念,又寄托了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,發(fā)現(xiàn)、培養(yǎng)或?qū)W習德才兼?zhèn)涞木拥拿篮迷竿?/span>

琇瑩堂內(nèi)的家訓碑
琇瑩堂外觀古樸典雅,門左側(cè)植一株百年冬青樹,枝繁葉茂,亭亭如蓋;室內(nèi)現(xiàn)為書畫展室,雅風洋溢,丹青流輝,群賢時集,談藝論文。而這塊古碑,在墨香之中沉默,似乎在等待重現(xiàn)之日。
碑文修復(fù)

曲向東先生帶領(lǐng)弟子修復(fù)碑文
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2020年初,書院請來了拓碑專家曲向東先生。曲先生對碑文進行了細致的研究,并帶領(lǐng)弟子用心修復(fù),廢寢忘食,精益求精,對每個字都從意思、書法等角度進行專業(yè)的斟酌、處理,有時一個字需做數(shù)次精工處理,十分辛苦。經(jīng)過兩個多月的逐字修復(fù),碑文上的字跡逐漸清晰起來。

《作述家訓》碑文
碑文《作述家訓》共1584字,主要內(nèi)容是教育子孫恪守家訓,孝悌忠信、修身讀書、為善濟人,并述說了劉子琇的為官經(jīng)歷、建此宅的相關(guān)情況等,有助于我們對劉子琇故居和相關(guān)歷史更為細致地了解和探究,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,也有助于我們了解所城里民俗文化和傳統(tǒng)家訓文化精神。
書法家劉銘偉先生推測,此碑可能為劉子琇之弟、書畫家劉鳳鑣所書。拓碑專家曲向東先生推測,碑文所在之室,可能為當時劉家子弟讀書之處。
2020年7月,書院邀請曾在此講學的著名楹聯(lián)家、河北省楹聯(lián)學會副會長康永恒,芝罘區(qū)楹聯(lián)家協(xié)會會長蔡紅柳為碑文作注。經(jīng)過詳細的查閱和考證,碑文注解、白話版順利誕生。
如今,碑文依然,古樸的文字在這學術(shù)與文藝的桃源中靜靜舒展,帶著隨風飄來的竹的清氣、蓮的幽香,靜靜守望。書院因有了碑文而更加有溫度,所城因有了碑文而更加有內(nèi)涵——是煙臺人代代相傳的山海文化精神的內(nèi)涵:仁厚,熱情,博大,兼容。
《作述家訓》碑文
作者:劉子琇
世有千古不沒之倫常,罕見百世不變之基業(yè)。溯古征今,同是黃帝、堯舜之子孫。傳至近世,富貴顯達者有之,貧賤因①厄者有之。甚至有父兄奮發(fā)有為,精勤不倦,由本身而富貴,及子孫而仍富貴。一旦一二子孫流入不肖,不數(shù)年而凌夷②。名家失路,貴胄落魄,借勛閥以欺人,述先代而自大,不歸咎于人事之未盡,反疑天道不可憑。嗟呼!不知此正所謂不識天道、人事者也。天道福善禍淫,人事彰善癉③惡。為善則富貴,為惡則貧賤,理也。況天道有循環(huán),人事有轉(zhuǎn)移。彼祖宗雖貧賤,其子孫知振奮,必富貴;彼祖宗雖富貴,其子孫甘暴棄,必貧賤:亦理也。善惡之理昭然,惡固不可為,而善宜為也。即為善而不獲報,庸④何傷?
回憶我初為秀才時,常聞爾先祖父母庭訓,謂爾先高祖父母勤儉持家,慈惠待人。而義方⑤嚴懔,教訓子孫,實以孝弟忠信垂為家法。及遇人之貧,則濟之;見人之難,必拯之。凡藏⑥有受人稱貸⑦之劵,或購奴仆契具⑧,無不立即焚之,并不返諸其人,恐明與之,反多一番形跡,增一番愧恧⑨。嗚呼!我祖父母之陰德厚矣,祖父之垂裕遠矣!方余處家庭之會,事父母,友昆仲,思供子弟之職,弗敢蹈不孝不弟之行。
自筮仕⑩蜀垣,以至由蜀而寧、由寧而蘇?、由蘇而晉、由晉而粵,凡急公、奉上、從政、用人諸端,罔弗敬懔?祖訓而奉行之。乃至垂老而功業(yè)未成,蓋由于秉性剛直,平生遇不平事,肆口漫罵,不合宦途時宜。雖見人一才一技之長,一言一行之美,嘖嘖稱道。槖?中積有數(shù)千金,隨手濟貧散盡,終未免落一好輕量人之名。總計宦游以來,困于仕途二十余年,或喜而歌,或悲而泣;能為理法所束縛,決不為貪污所迷惑,致失古人正直之風,轉(zhuǎn)傷一身廉恥之道。此番困粵六載,始由于應(yīng)周郁山年伯之電召,繼由于受張恩圃老師之奏留?,由是感激,許以馳驅(qū)。為公家黽勉?從事,不遺余力。開辦官紙印刷局,不三年而獲利五億矣;創(chuàng)辦士敏土廠,六年工程,不三年而告厥成功矣。深蒙上臺器重,奏調(diào)兩江,不意慍于群小,暗中讒謗,羈留粵省,查賬四次,毫厘無弊,始得允準而去。
宣統(tǒng)三年中和節(jié)?方到江寧,忽接爾二伯父謝世電耗,痛心疾首,不就差而挺身言旋。滿擬暮春即行返寧,乃觀家道紛紜,不可收拾,不得不稍作整頓。惟須懔遵當日爾先祖父母遺訓,城內(nèi)祖居,路北作四分,務(wù)歸長、二、三、六居住;四、五兩分,應(yīng)自行另外圖謀。此次回家,幾有人滿之勢,乃與爾叔父及爾諸弟酌商,將路南分到住房,讓爾五叔。自就南花園荒地?營造住屋兩進,以為堂構(gòu)之基?。
古人云:一夫受田百畝,先設(shè)五畝之宅?,是安居方可樂業(yè)。然我觀天地間第一等人,只有農(nóng)夫,苦身勞力,耕種收獲,可以養(yǎng)天下之人。若夫我輩讀書人家,入則孝,出則弟,守先待后,得志擇?加于民,不得志修身見于世。古圣王定四民,而以士高于農(nóng)夫一等也。士而砥德礪行,通經(jīng)致用,將處為名儒,出為名臣。而隱居行義,初無二致;其學為己,回?異為人,此古今所以不相及也。吾愿子孫,束身名教?,有以效乎古,勿以合乎今也。
我雖微官,爾亦癡子,目前是計,家道亦稱小康。當此晚近世代,爾智爾愚,吾已置之不論。但得爾婦能如爾母張氏、庶母李氏之守婦道、主中饋?、習針線,助爾謹守吾遺西河沿鋪房數(shù)十間、塘子街鋪房十余間、西沙旺沙田數(shù)十畝、諸記村后柳嵐一百畝,厥家可以溫飽。廣生子嗣,延師傳教孝弟,不以富貴傲人,不以貧賤屈志,附從隹?子弟,勤學有成,守分安命,幸矣。至于吾之同人知交,爾其奉為模范,切勿流入驕矜。庶使吾點點心血經(jīng)營房產(chǎn),克世聚族于斯,即為保家之子。此吾所大愿也。
今為爾營造住屋,前后兩進,系癸山丁向?。分東西兩院,東院北房為主,按八卦系艮宅堃門?;西院作客廳,系乾宅巽門?。若西分做住宅,與街門不合局,必須另開離門?方合。現(xiàn)在西廂吉方宜高大,東廂宜低六寸。東西兩院水宜會合一并出西南方。但艮宅長生在申?,開門、出水皆忌踏破、沖破長生。初意本欲東分建筑樓房,方合格局。乃后鄰親族多潛有不豫之色。然限于中外無阻人建樓之例,又不便阻止。余聞知,立即更圖改建平房,東分稍高五六寸,免鄉(xiāng)黨誚我有欺人之意。
現(xiàn)觀此房,門對南山,窗?朝北海,埊居爽塏?,宅臨荒城。圖書匨于室,翰墨陳于幾,為良朋好友、后生小子論文賦詩之區(qū)。晨起望東海日出,薄暮送斜陽入山。良辰美景,堪供娛老之貲爾。
今食先人之舊德,尚其恪守家訓,務(wù)以孝弟為本,睦宗族,和鄉(xiāng)黨,凡事謹守謙讓,方不愧我之子孫。
昔有人問沈近思侍即?:“如何是敦品救貧良法?”沈曰:“讀書。”其人以為迂闊,其實不迂闊也。吾愿爾卒歸于敦品,卒歸于安貧,不戚戚于富貴,不汲汲于貧賤。?則百世之基業(yè),即可與千古之倫常同垂于不朽。
宣統(tǒng)三年三月三日開工建筑。子琇氏諭小兒箴。勒石。
《作述家訓》注釋
康永恒 蔡紅柳
①【因】系誤,當為“困”。
②【凌夷】衰落,衰敗。清代翁照 《詠史》詩:“霸業(yè)復(fù)凌夷,私門勢強悍。”
③【癉(dàn)】憎恨。隋代薛道衡《隋唐祖頌》:“癉惡彰善,夷兇靖難。”
④【庸】難道,表示反問的副詞。《左傳·莊公十四年》:“子儀在位十四年矣,而謀召君者,庸非貳乎?”
⑤【義方】行事應(yīng)該遵守的規(guī)范和道理,后因多指家教。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“石碏諫曰:‘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,弗納于邪。”
⑥【藏】原文為“匨”,是“藏”的異體字。
⑦【稱貸】指舉債,向人告貸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又稱貸而益之,使老稚轉(zhuǎn)乎溝壑,惡在其為民父母也。”
⑧【契具】即契約文書。
⑨【愧恧(nǜ)】:慚愧。《宋書·張暢傳》:“道民忝為城主,而損威延寇,其為愧恧,亦已深矣。”
⑩【筮仕】古人將出做官,卜問吉兇。白居易《和夢游春詩一百韻》:“端詳筮仕蓍,磨拭穿楊鏃。”蘇仲翔注:“筮仕,卜作官的命運。”此處當指初出做官。
?【蘇】原文為“蘓”,古同“蘇”。
?【罔弗敬懔】沒有不敬畏。罔,沒有。懔,敬畏、戒懼。《廣雅》:“懔,敬也。”
?【槖(tuó)】口袋。《說文》:“槖,囊也。”
?【奏留】官制名。清制,凡新進士分部行走三年期滿,庶吉士散館分部,拔貢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六年期滿改為額外主事后又三年期滿,滿洲西北兩路將軍大臣處所差滿分部之員及吏、兵兩部掌稿筆帖式議敘等員,皆屬可以奏留之員。屆時,其堂官如果認為彼等可以稱職,均可奏請留部專補,由吏部查核咨覆后,自行引見補授司員實職,稱為奏留。(《中華文史網(wǎng)》)
?【黽(mǐn)勉】勉勵,盡力。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:“黽勉同心,不宜有怒。” 毛 傳:“言黽勉者,思與君子同心也。”
?【中和節(jié)】始于唐代貞元之初。首倡者是唐德宗李適及宰相李泌。以農(nóng)歷二月一日為中和節(jié)。是日,皇帝賜宴群臣,并賜給他們刀、尺,表示裁度;百官獻農(nóng)書,表示務(wù)本;民間要用青色的袋子裝著谷物及瓜果種粒,互相贈送親友;村社居民要釀制宜春酒來祭祀勾芒神(五行神中的木神),以祈禱豐收等。
?【就南花園荒地】“地”,原文為“埊”,“地”的異體字。此處,“就”字若理解為“到”,則此短語意為“在南花園荒地”;“就”字若理解為“靠近、接近”,則此短語意為“靠近南花園荒地”。要作出判斷,應(yīng)了解歷史上的“南花園”究竟是否是在故居所在地,此有待歷史學者查證。
?【堂構(gòu)】,語出《書·大誥》:“若考作室,既底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構(gòu)。”孔傳:“以作室喻治政也。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為堂基,況肯構(gòu)立屋乎?”意謂父親要蓋房子,并已確定房子的蓋法,而兒子卻不肯去筑堂基,蓋房子。后以“堂構(gòu)”比喻繼承祖先的遺業(yè)。這里“堂構(gòu)之基”是指自家將來要發(fā)展的事業(yè)基礎(chǔ),不僅僅指房屋之基。
?【宅】原文為“厇”,“宅”的異體字。
?【擇】系誤,當為“澤”。
?【回】系誤,當為“迥”。
?【名教】名教觀念是儒教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名教即通過上定名分來教化天下,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。曾鞏《上杜相公書》:“重名教,以矯衰弊之俗。”
?【中饋】指家中供膳諸事。《易·家人》:“無攸遂,在中饋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婦人之道……其所職,主在於家中饋食供祭而已。”
?【隹】系誤,當為“佳”。
?【癸山丁向】即房屋朝向是坐西北(偏北)向東南(偏南)。
?【艮宅堃門】指東院為“艮宅”,即東院處于整個院落格局的東北位置,堃,系“坤”的異體字。“坤門”是說東院開的門是位于東院西南方向的門。
?【乾宅巽門】是說西院位于整個院落格局的西北位置,門位于西院的東南方向。
?【離門】即正南方的門。
?【長生在申】“長生”是易學專用詞語,是對某個五行概念變化狀態(tài)的描述。五行中的“水”,有“長生在申”的說法。長生為最吉,相當于人的初生階段。北方屬水,所以坐北朝南的房屋以申位為長生之地。申:申位,即西南偏西的方位。下文的“開門、出水皆忌踏破、沖破長生”是說在這個位置設(shè)置門或設(shè)置出水道,都應(yīng)該注意不要踏破“長生”之吉。
?【窗】原文為“窻”,是“窗”的異體字。
?【爽塏】高爽干燥之處。《左傳·昭公三年》:“子之宅近市,湫隘囂塵,不可以居,請更諸爽塏者。”杜預(yù) 注:“爽,明;塏,燥。”
?【沈近思侍即】生卒年為1671~1727年,字位山,號闇齋,又號庵齋,運河鎮(zhèn)五杭人,清朝官吏、詩人。曾任吏部侍郎。“侍即”當為“侍郎”,系誤。
?【不戚戚于富貴,不汲汲于貧賤】系誤,當為:“不戚戚于貧賤,不汲汲于富貴。“(陶淵明《五柳先生傳》)
看到這里
小伙伴們是不是也“漲姿勢”了呢~
精彩內(nèi)容不斷放送中
請大家持續(xù)關(guān)注我們哦~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