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家去修橋修路積福報真的可以長壽嗎?我用事實告訴你答案

經常在山上的小路邊,有個彎著腰,拿著鋤頭挖泥土的老奶奶,年紀應該有70來歲了,還在搬著石頭,鏟著泥土在修路。還有在他們出行的過程中,如果遇到哪個小孩子掉了書包啊,帽子啊,鞋子啊。就會去幫他們撿回來。但是一般大人都不需要幫忙,所以幫助大人的幾率就會小很多。
行善:
因為以前在農村嘛,小孩子小朋友去讀小學的時候都是早上去晚上回來的,二三年農村家的孩子很多都會一個人獨行或者兩個,因為山里面家庭跟家庭之間相對距離會比較遠,會很分散,所以不是每一家都會有小孩子去讀書。有的老人家就會,出行的時候特意幫忙帶著小孩子護送去學校。
等放學的時候又因為時間的原因,就會等著小孩一起放學的時候再一起回,有的老人用眼睛把小孩送到門口,自己就離開了。
鋪路:
小時候在上學的路上總是看到村里的老奶奶,拿著鋤頭,在上山的小路上小路,慢慢的在鏟著泥巴,挖著路邊的小石頭,把臺階鋪好。在岔路口有一個指路的石碑,老人家就用一個紅紙把一毛錢兩毛錢5毛錢包好,用石頭壓住放在石碑的前面。讓路過的人和某種意義上的都知道,這是有人在積德行善。因為那時候還小嘛,看起來總有一點怪怪的感覺。
架橋:
因為架橋的難度更大,所以人們會認為家家的功德比鋪路的功德量還要多。但事實上確實也是能力稍微大一點的就會去架橋,而不只是簡簡單單的鋪路。所以老人家會叫自己的子女,幫忙備著三根木頭,把它扛到需要架橋的山溝邊。和木頭的數量一定是三根,不是兩根也不是4根。然后把木頭一根一根地架在兩頭放好,簡單的用釘子和木頭鑲上,跟木頭釘在一起。再用一些藤條把它們固定住,一條簡單的橋就做好了。還剩最后一道工序,就是用紅布條把橋綁住,然后在上面綁上一張紙幣,功德橋就這樣做好了。

為什么老人家年紀大了,老了以后都喜歡做一些積德的事情呢?
第一:做善事,積善緣。
因為積德行善可以心情愉悅,有利于他人,也利于自己,如果機緣到了,你會得到更多。
但前提是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能去要求有回報。不能刻意的去向他人索取任何東西,必須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。
在醫學上講,心情愉悅可以消除很多的災難,可以免去很多的疾病。因為你心情好了,頭腦很清醒很冷靜的情況下,是不會去做一些很愚蠢的事情,也不會做錯誤的決定。和你心情好了,氣也通了。肝氣自然而然的就不會被堵住,心里面一些業障的惡性循環也會因此消失,因為正義已經戰勝了邪惡,那種錯誤的想法也會消失不見。肺氣通了,心結也就不見了,身體自然會好起來。
因為在中醫里面有句話說:心結不解百病生。所以每當有病人詢問的時候,就叫他吃好喝好,不要想太多,往好的地方去想該,該干嘛干嘛,該吃什么就吃什么。
古時候的話就說助人為樂嘛,其實幫助他人得到別人的肯定,心里面是很開心的,包括我們現在也是一樣,如果有人對你的付出,從而肯定你的成績。對于你現在做的事情,人家會稱贊你,你心里面是不是很開心呢?
我們現在幫助他人也是一樣,別人說一句謝謝就差不多可以了,道理都是一樣的。
所以最重要的一句話:心態決定一切。

第二:修路修的不是路,而是善事,是命。
以前有句話怎么說呢:叫生命在于運動。而運動不只是單單的去走路而已。因為你單純的走路只能運動到下肢,這能說的話就是讓下肢的血循環更好一些。你能帶動的就是上肢兩只手臂而已,剩下的腰部頸部,肩部,他們的活動量就會很少。
就像男生最喜歡的無氧運動就是做俯臥撐。為什么很多人會提倡做俯臥撐呢?因為做俯臥撐可以活動到每一處關節,運用到每一個部位,可以很多的器官同時得到鍛煉,可以讓鍛煉產生的效率會更高。所以很多人都會推薦做俯臥撐。而不是單純的去做某一個動作,除非你對某個部位有特殊的要求,比如練肱二頭肌啊,腹肌啊,小腿啊,大腿等等。
而你出去修路搭橋,又扛又挑又挖又彎腰的,甚至你可能會為了拿一個石頭還會蹲下去,有可能你為了砍掉某一個樹枝,還會伸手向上仰頭去做這一個動作,在你做這個勞動的同時,還能讓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。這樣比你在房子里單純的做無氧運動強的太多了,而且不需要你去刻意的去做。而在你來回的這一段路,有可能會是上坡,有可能會是下坡,而且你還要上臺階下臺階。因為上臺階跟下臺階的力度是不一樣的,這樣給你更加充分的利用到這些動作,從而讓身體得到鍛煉。
所以,搭橋修路的目的是什么呢?
就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,讓血液可以更好的參與循環。讓血管里面的自由基和沉淀物可以暢通,雖然不能讓他們消失,但是至少可以讓他們不堵住血管,而且有氧運動要比無氧運動效果會更好。
而且鍛煉也會出汗,可以將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,還可以讓毛孔出汗以后可以得到更好的疏通,讓身體的抵抗力會更加強。

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,在上學的路上,同一個村的奶奶經常出門去走走,經常在我上學的路上,有一個小溪邊,經常在那里修橋修路。那我現在都已經快到中年了,那個奶奶都快100歲了,身體還是蠻好的。和其他的老人家沒怎么常見,慢慢的也就都不見了。




